
從銀幕看人生:一位長者觀《破地獄》的感悟
雲彬
那天下午,我獨自一人來到電影院,準備觀看最近備受討論的電影《破地獄》。售票處前大多是年輕人,像我這樣的長者寥寥無幾。我拄著拐杖,慢慢走到座位區,選了一個靠走道的位置坐下。電影院裡燈光昏暗,空氣中飄散著爆米花的香氣,讓我想起年輕時和妻子約會看電影的情景。如今她已離世多年,而我卻要獨自面對這部關於生死議題的電影,心中不禁泛起一絲苦澀。
電影開始後,我被深深吸引。故事講述一位年輕道士為亡魂進行破地獄儀式的過程,透過超度亡魂,揭開了許多人生未了的心願與遺憾。看著銀幕上那些亡魂的故事,我不禁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。那些未完成的夢想、未說出口的道歉、未及珍惜的時光,一幕幕浮現在腦海。電影中的儀式場景莊嚴肅穆,道士的咒語聲聲入耳,讓我感受到一種超越生死的力量。
電影中有一段情節,講述一位老婦人因未能見到兒子最後一面而成為亡魂,這讓我突然想起了妻子離世時的情景。那是十年前的一個清晨,妻子因心臟病突發離世。當時我正在樓下晨運,接到兒子電話後匆忙趕回家,卻已經來不及見她最後一面。這件事成為我心中永遠的痛,每每想起,都讓我感到無比愧疚和遺憾。電影中的破地獄儀式,讓我不禁想像,如果當時有這樣的儀式,是否能讓妻子的靈魂得到安息?是否能讓我心中的愧疚得到些許緩解?
作為一個經歷過戰爭、移民、經濟起飛等時代變遷的長者,我對生死有著深刻的體會。電影中那些亡魂的故事,讓我想起許多已故的親友。他們中有的是在戰亂中離世,有的是因病早逝,還有的是在晚年孤獨終老。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,但在死亡面前,我們都顯得如此渺小。電影讓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,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價值。
電影中的破地獄儀式,雖然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,但其核心是對生命的尊重與對死者的懷念。這讓我想起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喪葬習俗,以及我們對先人的追思與敬仰。作為一個長者,我深深感受到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式微。年輕一代對這些習俗越來越陌生,甚至覺得迷信。但透過這部電影,我看到了傳統文化在現代語境下的新詮釋,以及其對當代人的啟發。
觀影過程中,我不時聽到周圍年輕觀眾的竊竊私語。他們對電影中的儀式感到新奇,對亡魂的故事感到震撼。這讓我意識到,生死議題其實是跨越世代的話題。每個人都會面對生死,但不同世代的人對生死的理解卻不盡相同。對我們這些長者來說,死亡是必須面對的現實;而對年輕人來說,死亡可能還很遙遠。這部電影為不同世代的人提供了一個對話的平台,讓我們能夠共同思考生命的意義。
電影結束後,我久久無法平靜。那些亡魂的故事,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。我開始思考,如果有一天我離開這個世界,會留下什麼未了的心願?會有哪些遺憾?這些問題雖然沉重,但卻值得深思。作為一個長者,我深知生命的有限,但也明白每個當下都是珍貴的。這部電影提醒我,要珍惜眼前人,及時表達愛與感恩,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。
走出電影院,陽光灑在臉上,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釋然。雖然生命終將走向盡頭,但只要我們活得有意義,就能超越生死的界限。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對生死有了新的認識,也讓我對生命充滿了敬畏與感恩。作為一個長者,我希望能夠將這種感悟傳遞給年輕一代,讓他們明白生命的可貴,珍惜當下,活出精彩的人生。
面對未來,我開始思考如何能夠更坦然地面對生死。首先,我決定要好好整理自己的人生,完成那些未了的心願。比如,我一直想去日本旅行,看看櫻花,體驗溫泉。我計劃明年春天就和兒子一家一起去實現這個夢想。其次,我要學會放下過去的遺憾,原諒自己,也原諒他人。妻子的離世讓我愧疚多年,但現在我明白,與其沉浸在悔恨中,不如珍惜眼前的親人,好好愛他們。最後,我要學會接受生命的無常,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。我希望能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,平靜地離開,不留遺憾。
《破地獄》這部電影,不僅是一部關於生死的作品,更是一面鏡子,照見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。作為一個長者,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也看到了生命的真諦。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引發更多人的思考,讓我們共同珍惜生命,活出意義。面對未來,我將以更坦然的心態迎接每一天,珍惜每一刻,讓生命綻放出最美的光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