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慢煮時光,細品婚姻
阿琴
從前車馬很慢,書信很遠,一生只夠愛一人。如今想來,這句話道盡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婚姻真諦。我與先生相識於上世紀六十年代,那時我還是個扎著麻花辮的姑娘,他是個穿著中山裝的靦腆青年。轉眼間,我們已經攜手走過了五十多個春秋。
記得剛結婚時,我們住在單位分配的一間小房子裡。廚房是公用的,廁所在樓道盡頭,但我們卻覺得無比幸福。那時物資匱乏,但感情卻很豐盈。每個月的肉票,先生總是讓我多吃;冬天的煤球,他總是半夜起來添火,生怕我著涼。這些細微的體貼,構成了我們婚姻最初的底色。
隨著歲月流逝,生活漸漸富足,但矛盾也隨之而來。中年時,我們經歷了最嚴重的婚姻危機。那時先生事業蒸蒸日上,應酬越來越多,而我則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。我們開始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,甚至一度冷戰數月。現在回想起來,那些爭吵的根源,其實是我們都忽略了對方的感受。
記得有一次,我因為先生連續幾天晚歸而大發雷霆。他卻覺得委屈,認為自己辛苦工作都是為了這個家。那晚,我們誰也不理誰,各自在客廳和臥室生悶氣。直到深夜,我聽到他在廚房煮麵的聲音,聞到熟悉的蔥花香,眼淚突然就下來了。原來他還記得我胃不好,不能餓著睡覺。那一刻,我明白了婚姻中最珍貴的不是誰對誰錯,而是那份始終如一的牽掛。
退休後,我們有了更多相處的時間。我開始學習理解先生的愛好,陪他下棋、散步;他也開始參與我的興趣,幫我照料陽台上的花草。我們學會了欣賞彼此的差異,而不是試圖改變對方。有時候,我們會坐在陽台上,一邊喝茶一邊回憶往事,那些曾經的爭吵都成了會心一笑的談資。
在相處之道上,我總結了幾點心得:
首先,要學會”聽”的藝術。不是簡單地聽對方說話,而是用心去理解話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。先生有時抱怨工作上的煩惱,其實並不是要我給出解決方案,只是需要一個傾聽的對象。
其次,要懂得”讓”的智慧。婚姻不是戰場,非要爭個你輸我贏。有時候主動退一步,反而能讓感情更進一步。就像下棋,有時候看似吃虧的一步,卻是制勝的關鍵。
再者,要保持”趣”的心態。生活難免平淡,但我們可以主動創造樂趣。我會時不時給先生一些驚喜,比如學做一道新菜,或者策劃一次短途旅行。這些小小的儀式感,能讓婚姻保持新鮮。
最後,要珍惜”伴”的意義。隨著年紀增長,我越來越體會到”老伴”這個詞的分量。生病時的照顧,孤獨時的陪伴,這些都是婚姻最珍貴的饋贈。
現在,我們都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。每天清晨,我們依然會攜手去公園散步;傍晚,我們會一起準備晚餐。雖然動作慢了,話也少了,但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的心意。這種默契,是歲月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。
年輕的朋友們常問我,如何維持長久的婚姻?我想說,婚姻就像種植一棵樹,需要陽光雨露,也需要修剪枝椏。重要的是,要有一顆願意等待的心,等待它生根發芽,等待它開花結果。
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,或許很難再體會”從前車馬很慢”的那份從容。但我相信,只要用心經營,依然可以擁有”一生只愛一人”的深情。願天下有情人,都能在歲月的長河中,攜手同行,相守到老。
